羅田水庫-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進入主體隧洞施工階段 羅田水庫-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進入主體隧洞施工階段 兩臺隧道掘進機同日始發(fā)兩臺隧道掘進機同日始發(fā)
羅鐵項目進入主體隧洞施工階段
羊城晚報訊記者李曉旭、通訊員周嬋嬋攝影報道:由深圳環(huán)水集團下屬深圳原水公司承建的羅田水庫-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(以下簡稱羅鐵項目)為廣東省重點項目、深圳市重大項目。6月26日,該項目兩臺TBM(隧道掘進機)“羅鐵1號”“羅鐵3號”同日始發(fā),這是該項目的又一“里程碑”節(jié)點,標志著工程由前期超深豎井、交通洞施工階段正式進入主體隧洞施工階段。
該項目位于城市建成區(qū),地面高樓林立,淺層地下空間通常用于停車場、軌道交通、地下管線等。為了預留深圳未來發(fā)展寶貴的土地和淺層地下空間資源,羅鐵項目直徑約5.2米、長21.68公里的輸水管道將在地下50-170米深處布設。此外,工程設計規(guī)模為260萬m^3/日,建成后將向羅田水廠、五指耙水廠、長流陂水廠供水,服務深圳市西部片區(qū)600余萬名常住人口,充分保障片區(qū)用水。
據悉,羅鐵項目沿線下穿高鐵、地鐵、高速公路、地表水體等16處,且地質條件復雜,涉及斷層破碎帶12處,施工難度大。綜合地質情況、工程參數、安全性等情況,羅鐵項目最終選用包含雙模式、雙護盾式、敞開式三種類型的4臺TBM進行掘進。此次始發(fā)的兩臺TBM為可根據地質條件變化進行模式轉換的雙模式TBM“羅鐵1號”(土壓模式+單護盾模式)和適應軟硬巖兩種地質的雙護盾式TBM“羅鐵3號”,將承擔9.9公里的隧洞掘進任務。
“當前隧道渣土垂直運輸領域的亞洲紀錄是85米,而‘羅鐵1號’出渣垂直高度為82米,非常接近亞洲紀錄,連續(xù)出渣難度很大。另外,TBM在始發(fā)后,將面臨超過60米高水頭,施工風險較高。”現場技術人員介紹道。針對這些施工難點,中電建生態(tài)公司、水電十四局作為羅鐵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,采用“水平+垂直”皮帶機渣土運輸系統(tǒng),可實現在超深豎井、狹小空間條件下,多項工作交叉同步實施,大大提升施工效率;“羅鐵3號”采用研發(fā)的行走輪式始發(fā)托架而非傳統(tǒng)的反力架始發(fā)方式,有效解決TBM長距離空推進度慢、負環(huán)管片安拆困難等問題。此外,兩臺TBM均搭載了隧道電流聚焦法(TEAM電法)和地震波法(HPS波法)超前地質預報技術,配置了超前鉆機系統(tǒng),可實時探測前方不良地質體和地下水,指導TBM安全快速掘進。
免責聲明:本文為轉載,非本網原創(chuàng)內容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